當前位置:陽光暱稱網 >

計算機網絡 >熱點資訊 >

360VSQQ之爭爲互聯網帶來了免費之風

360VSQQ之爭爲互聯網帶來了免費之風

 在這個大家都在強調低碳生活的時代,感謝騰迅感謝360爲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貢獻。

360VSQQ之爭爲互聯網帶來了免費之風

 

中國安全領域老大360公司,發佈針對騰訊旗下即時通訊工具QQ的“隱私保護器”,公開對QQ“宣戰”。

其後,隨着QQ以屏蔽等手段反擊、360又以公開工作原理回擊,對戰不斷升級。這場在用戶電腦桌面打得火熱的戰爭,對用戶到底有何影響?

  一、360挑戰QQ:中國互聯網的“叢林對決”

  兩大桌面客戶端開打,用戶不懂技術卻可以“用腳投票”

  這場由隱私挑起的“對決”,發生在國內兩大桌面客戶端軟件供應商騰訊和360公司之間。事件的發端,是互聯網安全公司360推出一款針對即時通訊工具QQ的“隱私保護器”(第一版),稱QQ運行時在後臺“偷偷”掃描用戶電腦中的資料,以用戶的隱私換取鉅額商業利益。被挑戰的QQ旋即發表公開聲明對“隱私掃描內容”的指責予以否認,並稱360是惡意污衊。對決剛起,有互聯網從業者就冷冷地表示,無論QQ和360誰勝誰負,絕大部分不懂技術的用戶,都只能無力地看着自己的電腦桌面淪爲“雙方廝殺的戰場”。然而,真的是這樣嗎?

  9月27日,網易科技發起的調查顯示,(截止10月14日下午2點)高達70.26%參與投票的用戶表示,若兩個軟件發生衝突,首先會卸載掉QQ。據官方數據,作爲國內第一大桌面客戶端的QQ活躍賬戶達6.125億,覆蓋中國近90%網民(據騰訊2010年二季度財報);作爲國內第二大客戶端360用戶數也超過3億,覆蓋75%以上中國互聯網用戶。儘管大多數用戶依然無力左右這場對決,但若想到信奉“免費經濟學”的QQ和360無一不是依靠這個多達數億的用戶羣做起來的事實,也許用戶“用腳投票”並不是夢。

    本次對決的雙方,不僅都是中國互聯網“叢林”的老大哥,還同爲中國版“免費經濟學”的踐行者。中國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無疑比其他行業更以來“白手起家”,QQ和360都是經過自然競爭建立自己“地盤”的例子。中國互聯網用戶從QQ和360的免費軟件中獲益,反過來說,急速增長的用戶也讓兩家公司的產品迅速由默默無聞變爲行業明星。但之後如何?在中國互聯網叢林中,弱肉強食依然是主宰一切的“叢林法則”。爭奪注意力和搶佔渠道,而不是爲用戶服務,成了QQ和360不斷壯大的邏輯。

  當大部分互聯網應用依然免費的現實面前,騰訊通過不斷模仿和“橫掃”小公司不斷擴大地盤,首先倡導免費的360爲不願意墨守成規、四處挑卡巴斯基等殺毒軟件業老大。熟知這些故事的網民,將QQ和360軟件戲稱爲“流氓軟件”,卻只有少部分用戶關心,用免費軟件的同時,是否無形中貢獻了某種“邊際收益”?比如,個人隱私?

二、360和QQ公開掐架,用戶也可能獲益

  360或爲商業利益而戰,但公開掐架更有利於“老大哥”浮上水面

  “我們相信用戶的力量!我們關注用戶的利益!當昔日的王者不但背叛了用戶,而且帶着軍火輜重投奔了資本時,我們將如何奮起自衛?”這句來自“360隱私保護器開發小組”的宣言,彷彿讓這場以隱私爲名的對決多了幾分道義色彩。但不少有業內人士指出,360以隱私爲名挑起的戰爭,可能只是爲了商業利益和擊垮競爭對手。騰訊自2010年起力推的安全軟件“QQ醫生”,或已威脅到主打同類產品的360的市場份額。但無論360當初對QQ發難目的何在,此舉客觀上對用戶是有益的。

  由於目前市面上沒有哪一款軟件能對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有效監控(尤其是泄漏隱私的行爲),也沒有明確的第三方來對竊取隱私的行爲進行監管,360此舉無異於把長期存在隱患、又無人問津的隱私問題“亮到檯面”上。360總裁齊向東接受就曾表示,“其實侵犯用戶隱私的行爲在互聯網行業內已經屢見不鮮”,更舉例稱招聘網站倒賣用戶履歷、社區網站泄露用戶註冊信息,網民聊天記錄、電子郵件、照片視頻被泄露等案例層出不窮。

  越來越多的關注,可能將問題推向正面的方向。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呂本富就指出,騰訊和360雙方都應該讓用戶明確知道,是否掃描用戶硬盤、掃描了哪些項目等問題,(只有)公開這些信息纔是對網民負責任的態度。

  公開掐架讓網民維權意識增強,360“自爆”工作原理以示清白

  實際上,360是否“有資格”認定騰訊“以用戶隱私牟利”,其合法性本身值得質疑。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就質疑,作爲軟件提供商的360公司,“既不是執法機構,也不是網絡‘警察’”,能否另一家與其有競爭關係的公司侵權?從司法角度上看,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。但與用戶隱私保護方面依然相當落後的中國司法實踐,360此舉無疑有了“先發制人”的意味,客觀上有利於更多免費軟件用戶樹立起應有的維權意識。

  實際上,雙方“口水戰”開始剛十來天,正面的痕跡已有展現。此次對決爆發後,除了QQ成爲“衆矢之的”以外,業界人士和網民幾乎同時開始關注作爲安全軟件的360,在隱私保護方面有無漏洞。輿論壓力一定程度上促使360公司在10月11日宣佈 “隱私保護器”升級同時,高調“自曝”了旗下軟件的工作原理和細節。一向作風犀利的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,更稱此舉是“把褲子脫了”,以證明自己“是乾乾淨淨的”。

  三、保護隱私,“你”很重要

  消費者團體官員紛紛挑戰Facebook,推動虛擬世界“集體維權”

  通過收集用戶上網習慣進行數據分析以提高廣告和內容投放的行爲,事實上也爲谷歌採用。但要界定這樣的行爲是否構成“窺視用戶隱私”,就在乎信息收集是否獲得用戶許可。換個角度看,360之所以稱QQ“窺視用戶隱私的行爲與流氓軟件的行爲完全一致”,到底還是因爲國內立法對於用戶隱私安全無明確定義。以下這個例子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啓示。

  2007年,全球第一大社交網站Facebook推出“Beacon項目”,在未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,與該項目綁定的零售網站把用戶的購買行爲發送給Facebook,Facebok又通過內部廣播告知用戶的其他好友,以達到宣傳產品和品牌的廣告效果。許多用戶知曉此事後提出抗議,導致網站創始人扎克伯格不得不出來道歉,並於兩年後關閉了該服務。今年4月,美國4名參議員又向扎克伯格發難,寫信要求他解釋與第三方共享商業情報的政策。其後,美國15個消費者團和30名來自歐洲的官員聯名致信Facebook,對網站的默認隱私設置提出抗議。即使作爲社交網站,鼓勵用戶更多分享個人信息的政策,依然讓Facebook飽受人詬病。但這些事例卻讓我們看到,用戶作爲一股不可或缺的制衡力量,每一個“你”都很重要!(

360不是隱私領域開拓者,保護隱私單幹或“羣毆”都不靠譜

  無論是騰訊默不作聲地將“QQ電腦管家”等產品安裝到用戶電腦上,抑或360高調推出“隱私保護器”和《白皮書》試圖樹立行業規範,還是網友專爲攔截QQ/TM掃描用戶隱私行爲推出“民間神作”QQ偵探,都不是靠譜的選擇。由以逐利爲目的的企業或個人單槍匹馬地“替隱私維權”,也許都難以爲繼。

  正如中國公益律師聯盟律師王洪濤指出,“窺私”爭端的核心問題就是對於網絡隱私定義的界定。360在其最新公佈的《白皮書中》中試圖將隱私界定爲“與正常使用軟件無關的,用戶不願意公開的私人信息、行爲軌跡和電腦的使用情況”,但這樣的定義如何讓整個軟件業認同?今年3月,該公司還高調將旗下包括360安全衛士在內的產品源代碼,交給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託管和監測,並稱該中心將向任何對產品隱私保護有質疑的單位或個人開放審覈。

  這個看上去大義凜然的做法,或許能爲360贏得公關口碑,卻並不具有開拓性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實驗室的分析報告就提出質疑稱,一個完善的網絡隱私權保護政策至少應包含用戶的知情權、信息共享和使用情形和條件、用戶查詢權等18個方面,360公司給出的樣本尚欠完備;而360公司與評測中心的合作是否真正能保護用戶隱私也值得質疑。

  結語:

  互聯網時代,個人隱私保護尤其複雜。既涉及商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衝突,又涉及對個人權益的界定,希望在安全領域佔領高地的企業,長遠之計是用心與用戶探索互利共贏的商業模式,作秀或訴諸“口水戰”都難以勝出。360與QQ一戰,彷彿是在提醒用戶:我們是需要一個“更不壞的流氓”,還是一個真正潔淨的互聯網?



  •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,轉載請註明 https://ygncw.com/jisuanji/redian/v4wx3z.html